世界微动态丨乡音不改、滇菜飘香!云南80后夫妻把餐馆开到美国
2023-02-23 12:07:51 昆明日报-掌上春城

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家中餐馆里,37岁的老板娘隔着吧台正在和客人用英语交流。当老板娘回头和老板说话时,用的却是宣威话,老板则是浓浓的会泽上村口音。

这是一对在美国开餐馆的曲靖80后夫妻的日常,他们来美国已经8年了。丈夫叫侯方,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上村乡小箐村人,抖音上的网友喜欢叫他“侯哥”。侯方1983年生,今年40岁,抖音昵称“会泽人在美国”。他的妻子赵云妹,1986年生,今年37岁,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乐丰乡人,抖音昵称“云妹在美国”,目前有4万粉丝。云妹经常在抖音上发布他们夫妻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视频,关注度较高。

从打工到去美国当老板


【资料图】

侯方说,他16岁外出打工,在云南个旧摆过地摊,做过粮食生意,后来又回到曲靖做生意。2003年,侯方在曲靖认识了赵云妹,随后结婚。现在,他们有两个儿子,大的已经19岁,小的15岁,在曲靖跟着爷爷奶奶上学。

侯方的弟弟在美国密苏里大学留学,读大二,得空的时候常到他们店里帮忙,云妹因此说他们的店里有“两个半人”。她常常在抖音里用宣威话配着视频介绍自己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,时不时还在厨房里来一段云南山歌“月亮弯弯两头尖,金钩银钩挂两边”。即便隔着手机屏幕,也透露着宣威女人独有的泼辣和干练,“辣燥”得很。

说起为什么会跑到美国来开餐馆,云妹告诉记者:纯属一个偶然的机会,她的一个叔叔在美国读书,她无意中在QQ上和叔叔取得了联系后,叔叔说可以来美国打工,能赚钱。

说者有意,听者也有心。2015年,他们夫妻俩办了护照,办了旅游签证,就到美国去了。先是在阿肯色州一家福建人开的餐馆打工,一干就是5年。就是在那里,侯方学了厨师。云妹做前台服务员,在工作中学了一些基本的英语对话。她之前就会说个英语的“谢谢(Thank you)”,还硬是不好意思,开不了口。

云妹说,国内的餐馆用餐时间基本集中在中午和晚上,美国的餐馆从早到晚都有人来吃饭。夫妻俩每天工作12小时,每周休息一天,一个月工作26天。中餐馆外卖和堂食基本各占一半。

2022年2月,侯方和云妹离开阿肯色州到密苏里州,盘下了一家中餐馆,开始经营美式中餐,做外卖。他们的店是典型的夫妻店,一天可以卖80到100来份外卖。在当地,点一份中餐一般在12到16美元左右。店里活计不忙的时候,侯方也自己开车送外卖。

侯方说,美国各个州法律不一样,中国驾驶证在密苏里州通用。他们办了合法的公卡,就可以在当地买车了。他们喜欢开着车去中国人开的超市里采购货物,有时也逛逛当地的菜市场。他们开车外出时,云妹喜欢坐在车上拍风景,再配上解说或音乐发抖音。

他们目前是租房住,一个月房租加水电费要1000多美元。交房租的时候自己写好支票,放进房东的邮件箱里就行。云妹说自己英文不好,就把支票打印出来贴在墙上,每个月照着写。

身在异乡,老乡帮老乡

他们的日常生活简单,生活圈子基本都是中国人,而且多数是云南人。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,他们吃着中国的饭菜,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。到老乡家去吃饭,带去的礼物都是炸荞丝和炸洋芋片,拌凉粉、野生菌、折耳根,还有宣威月饼。他们最喜欢老乡聚会,讲云南话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候。

他们生活的街区有20多个云南老乡,大家经常在一起聚会,相互帮衬。今年1月17日,30多个人凑在侯方家的餐馆里提前过春节。老乡们大多数是附近的,也有远的,有的开车几个小时赶来,还有一个从洛杉矶飞过来。侯哥主厨做了很多菜,云妹打下手,负责配菜、切水果。他们说,在美国遇到那么多云南老乡,太亲切了,大家凑在一起,提前热热闹闹过个中国年。

一次,他们听说附近有人开了一家云南过桥米线店,老板说米线是从云南寄过来的,于是几个老乡约着去尝尝。米线店里客人很多,朋友站起来一看,大多是熟人。

刚来侯方店里上班的老乡要培训,老乡在英文菜单后面写上了汉字注音,然后用手指头指着,磕磕绊绊地读“气坑不易起泰博”“比芙瑞泰博”,云妹一边听她读一边笑,说她读的菜名英语,把人肚子都笑疼了。

在美国的时间久了,云妹能用简单的英语和客人交流,一个常来店里的客人和他们已经很熟了,常跟云妹聊天。他喜欢模仿云妹说英文的发音,加上夸张的手势,美式幽默逗得云妹哈哈大笑。

一天晚上,侯方和云妹开车去堪萨斯机场接一个云南老乡。这个老乡在抖音上刷到云妹以后联系了她。老乡一个人来到美国,希望云妹能帮忙找一份工作。老乡在他家住了几天,跟着学了两天,后来找了家餐馆,就上班去了。

侯方和云妹的两个孩子在曲靖,一个读技校,一个读初中,夫妻二人计划将来把儿子带出去读书。侯方和云妹去当地一家学校给儿子办留学邀请函和录取通知书。她说运气好,来学校的时候,遇到一个中国的老师,帮她当了翻译,顺利办完手续,不然靠她的“二把刀宣威英语”,肯定说不清楚,搞不定。

身在美国,云妹和老公很思乡,尤其是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云妹时常感叹:“趁自己还年轻,多苦几年。到老了,我们也是要回国去的。”

(文中人物为化名)

来源:春城晚报-开屏新闻 记者:蒋琼波 通讯员:陈耀邦
图片:受访者供图
责编:毕群
编审:符亚丽
终审:周健军

相关新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