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曹一 图
在交易平台上,顾客最低只需花1元,就可以得到陌生人对自己颜值的“客观评价”;加几元钱,甚至还可以得到一些“专业人士”给出的穿搭和造型改进建议,这样的服务近年来广受年轻人追捧。
颜值打分走红的背后,是年轻人审美意识的不断上升。近年来,抖音、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极大程度上拉近了明星、网红和大众之间的距离。博主们时髦的穿搭和精致的妆容,被不断推送到年轻人的屏幕前,让“美丽”前所未有的触手可及。而离开社交媒体后,年轻人站在镜子前,面对真实的自己时,不免产生“容貌焦虑”。
数字媒介在现代社会的广泛应用也是“量化”产业的重要推手。效率社会的叙事下,大众对任何事物,都有一种将其量化的冲动。人们习惯通过打分的方式来对事物进行描述——用分数来衡量学业水平,用绩效来评价工作表现……自然而然地,在谈论外貌时也创造出了“颜值”这一概念和一系列标准,在此基础上产生评估需求,也就不足为奇。
但是,颜值真的可以打分吗?对于部分消费者,二维照片并不能反映出他们真实的外貌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不上相”。而商家仅从寥寥数张照片就对他们的外貌进行“打分”,很有可能造成他们获得不真实的贬低评价,造成本不应有的内耗。
苏轼有云,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。外界对一个人的印象和观感,往往不只是来源于外部形象,更来自于整体的个人气质。大学校园中,不少学者虽然从外貌来看不再光彩照人,但他们胸中有丘壑,腹中有经纶,依旧是学生们心中的男神女神;反观一些明星和网红,靠精修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收获连篇赞誉,却在现场活动甚至直播因个人素养问题频频翻车,难以维持精心设计的人设。
究其根本,人是一个整体,将颜值从整体中分离,强行带进一个机械的评价体系,无疑是对他人和自己不负责任的物化。再者,人若自信“气自华”。他人的评价和赞美,无法给我们力量,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我们自己内心的自洽和自信。
当然,“颜值打分”也不该被视为洪水猛兽。很多年轻人表示,让自己的颜值被打分会带来新鲜感,并不会太放在心上。很多“颜值打分”商品的评价中,好评占据了绝大多数。商家对于照片的打分也较为“客气”和克制,在客观评价之后,也会对客户进行鼓励,提升客户的自信心。实际上,很多购买打分服务的年轻人并非不知道美是多样的,也乐意接受这样的观念,他们的消费行为可能只是一种消遣。
但是,也须警惕“滑坡”效应,切勿让审美的需求极端化。在社会层面,单一的标准只会带来社会审美的同质化,这无疑是一种倒退。颜值打分能引发思考的真问题或许是,在我们所身处的社会中,颜值真的那么重要吗?
比如说,在求职层面,某些企业重“颜值”而轻能力,这就给很多应届毕业生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。但是,这只能反映出某些企业的肤浅和不专业,同学们显然不该因为这种现象而背上心理负担。应该重申: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但颜值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评价个体的唯一标准。当颜值不再被那么看重,大家对待颜值打分的态度自然也就平和、轻松得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