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快讯:变了味的“博主探店”是自毁长城
2023-04-14 03:20:17 昆明日报-掌上春城


【资料图】

“不能错过的宝藏店铺”“味道绝绝子”“美食界天花板”……近年来,一些网络社交平台兴起博主探店模式,博主将自己在餐馆、旅馆、景点的消费体验在网上发布,有的博主将消费过程现场直播,吸引其他人前往消费。但与此同时,虚假推荐、数据造假、恶意差评等乱象,令消费者和商家叫苦不迭。

根据《2022抖音生活服务探店数据报告》显示,2022年抖音生活服务创作者人数超1235万人,累计发布探店视频超过11亿个,合作订单量同比增长965%。

为何会出现“博主探店”这种现象?说到底它是自媒体时代,“人人都手握麦克风”的进一步演绎。既然人人都有话语权,都能成为信息、资讯传播的中心,以往那种只能在报纸、广播、电视等传统媒体打广告、做宣传的形式被进一步消解,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载体,每个人都是传播者。

并且,“博主探店”由于有人亲身体验,在体验的过程中会有语言、动作、神情、感受等伴随,对于旁观者而言,更有代入感,也更有说服力。所以,一开始人们是乐见“博主探店”这种现象的,其让信息进一步变得扁平化,哪个地方有好吃的、有好玩的、有好看的,背后的服务怎样、品质怎样、信用怎样,人们可以从“博主探店”中得知。

以“小红书”为例,它能够发展壮大,拥有众多用户,就在于其上面的“探店”或“种草”能确实给人一些真实、有用的信息,特别是关于旅游的相关信息,相信不少人都从中受益。

如今一些“博主探店”变味,甚至出现虚假推荐、数据造假、恶意差评等乱象,其实也不难理解。自古财帛动人心,利益面前,人们往往胆敢突破底线,突破的大小,就看利益的多少。不管是为了流量,还是为了真金白银,一些博主“给钱就夸上天,不给钱就抹黑”,并不稀奇。

但理解归理解,这种变了味的“博主探店”,不仅可能会有损消费者甚至商家的权益,而且会污染诚信土壤,破坏市场秩序,存在违法之嫌。所以,不能任其野蛮生长。前不久,中央网信办组织召开全国网信系统视频会议,部署开展“清朗·从严整治‘自媒体’乱象”专项行动,强调要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“自媒体”监管,对违法违规、违背公序良俗骗取网民捐赠、用户打赏,获取流量变现、广告分成等经济收益的“自媒体”,要堵住其“问题流量”和牟利途径。

除了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,各类平台也要积极尽责,建立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,强化视频内容审核,对于弄虚作假的博主要从限流、封号等方面进行惩罚,鼓励优秀的创作者,让良币驱逐劣币。而每个从事“探店”的博主也要认识到,好好的提供真实的体验、感受和内容才是正道,弄虚作假只是自毁长城。

昆明日报评论员
责编:赵萍
编审:吴晨萍
终审:周健军

相关新闻: